第(1/3)页 “贤兄赞同先歼李世民此谋?” 刘黑闼笑道:“岂敢隐瞒陛下?实禀陛下,臣亦此意。陛下今日若不召臣等,宣示圣意,臣这两日也要向陛下进献此略。太原虽河东重地,然李世民所统之众,才是伪唐筋骨。若能以太原为饵,诱李世民来援,我军以逸待劳,野战歼之,则非仅河东可定,关中亦可轻取矣!” 李善道吩咐薛收,说道:“伯褒,你将你适才所虑,说与诸公听听。” 薛收应诺,便将他适才李世民不是庸碌之辈,其部为唐军精锐,若放其入援太原,与太原城形成内外呼应之势,汉军内有坚城未下,外有强敌呼应,一旦战事迁延,恐有疏漏之忧详述。 刘黑闼听完,不以为然地大手一挥,说道:“陛下,侍郎公未免过虑。臣观当下形势,我军有二利,而唐军有二弊。我军之一利,在已定代北,高曦、宋金刚、王须达诸部自北南压,与陛下亲率之我军主力,可对太原形成夹击之势,兵势主客,皆制於我。二利在我军兵众於唐,即便分兵防备太原守军,我军於野战中能投入的兵力,仍近倍於李世民部,且多为我军百战精锐,将士用命,又代北已定,士气如虹,野战争锋,足可胜之! “反观李世民,地利尽失,兵力寡弱,此其一弊;粮秣转输不易,此其二弊。即便暂时没有战机,我军只需耐心等待,同时遣骑扰其粮道,待其粮乏,军心自乱,然后击之,何愁不胜?” 他顿了一顿,又补充说道,“此外,陛下还可敕令陈敬儿从龙泉北上,骚扰或实击定胡,以动摇伪唐军后方。如此,李世民首尾难顾,败局已定!” 说完了自己的意见,刘黑闼最后抚须笑道,“依臣之见,此策若行,必可尽歼伪唐军主力,为继取关中奠定胜基!唯一可虑者,便是李世民有没有这个胆量,敢来援救太原。” 却刘黑闼不但意见与李善道相同,他的这番分析也确有道理,唯此策关系重大,可谓一举定乾坤之谋,李善道需要听取更多人的意见,於是便点了点头,说道:“贤兄所言,甚是有理。”随即目光转向李靖、屈突通、徐世绩等人,“药师、屈突公、懋功、雄信,公等何意?” 屈突通资历高、年龄长,李靖等都等他先言。 他老成持重,犹豫了下,说道:“陛下,诚我有两利、唐有两弊,然侍郎所虑,亦非杞人忧天。放虎入笼,固可聚歼,然虎亦能伤人。李世民知兵之士,非易於之辈,若放其入援太原,其内有坚城可凭,外以精锐呼应,我军若调度稍有差池,或战事迁延日久,确有不测之险。” 他建议说道,“老臣愚见,陛下欲一举而下太原,并歼李世民主力,砥定河东,直指关中,此诚雄图远略,臣等拜服。 “然以当下之势,两河、山东已尽为陛下有;伪唐虽据关中、巴蜀,巴蜀不足为虑,非为其攻战所得,无非借隋室余望招抚而来,根基不固,则但关中为陛下得之,巴蜀自会归顺,——而关中之地,虽号四塞,却只要河东下之,我军便南可出蒲坂,北可出定胡,其间并亦有龙泉等郡的渡口可出,又可从陕虢攻潼关,多路并进,伪唐定难以遮掩,名为四塞,实无可塞。因臣愚见,陛下今既有此煌煌大势,似不必行此险招,急切求成。稳妥起见,莫若先集中兵力,攻拔太原,全据河东,再图西进,更为万全。” 必须得说,屈突通之议,虽显保守,却胜在稳妥,确是老成谋国之言。 第(1/3)页